青瑶把新裁的竹纸铺在绣架上时,指尖抚过纸面细腻的纹路,像摸着月光花刚展开的嫩叶。墨尘蹲在旁边削竹篾,竹屑簌簌落在脚边,他忽然抬头:“这纸够薄,透光度肯定好。”
“周掌柜特意找抄纸师傅做的,”青瑶拿起针,线轴上缠着银灰色的丝线,“说加了芦苇纤维,既韧又透光,最适合绣灯面。
”她对着光举起竹纸,能看见纸纤维像细密的蛛网,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白。
墨尘放下竹刀,凑过来看她起针。银线穿过竹纸,在背面留下个小小的结,正面却只显一点银光,像沾了星子的露水。“这针法叫什么?”他问,指尖悬在纸面上,不敢碰。
“‘游丝绣’,”青瑶的针在纸上游走,留下道弯弯的线,“娘的绣谱里说,绣灯面得用这种极细的针脚,灯光透过来才匀,不会有疙瘩。
”她指着纸上刚绣出的半朵月光花,花瓣边缘用银线勾出轮廓,中间留白,“等会儿填黄色丝线,夜里灯一亮,就像花上落了层月光。”
院门外传来阿珠的笑声,她挎着个竹篮跑进来,篮里装着些圆滚滚的果子:“瑶儿姐,你看我带什么了?山里新摘的八月炸,甜得很!
”她把果子往石桌上倒,“我姥姥说,这果子熟在中元节前后,正好给你们当贡品。”
青瑶放下针线,拿起个八月炸掰开,里面的果肉晶莹剔透,像浸了蜜的玛瑙。“真甜,”她递了半个给墨尘,“你尝尝,比镇上买的柿饼还润。”
墨尘咬了口,果汁顺着嘴角往下淌,他慌忙用袖子擦,却蹭到了脸颊上的绒毛,惹得阿珠直笑:“墨尘哥吃相跟小馋猫似的!”
“去去去,”墨尘作势要打她,目光却落在青瑶的绣架上,“这灯面要绣几幅?我好编几个竹灯架,得跟花型配。”
“绣四幅,”青瑶数着竹纸上的纹路,“‘萌芽’‘抽藤’‘含苞’‘绽放’,正好凑齐月光花的一生。
”她忽然想起墨尘的竹册,“你把册子里画的花苗样子给我看看,我照着绣‘萌芽’那幅。”
墨尘赶紧跑回屋,抱来竹册。阿珠凑过去翻,指着其中一页笑:“这哪是花苗,明明是堆小柴禾!
”那页上的月光花苗被画成几根歪歪扭扭的直线,顶端点着个墨团,倒真像捆没烧透的柴。
青瑶却看得认真,指尖顺着墨线描摹:“这样绣出来才有意思,带着股憨劲儿。”她拿起针,在竹纸上绣出几根歪扭的银线,顶端用黄色丝线点了个小团,竟真有几分竹册上的拙趣。
墨尘蹲在旁边看,忽然拿起竹篾比画:“灯架要做成圆形的,像你绣绷那样,四幅灯面拼起来,正好是朵整花。
”他用竹刀在地上画着圈,“竹条要削成月牙形,弯弯的,跟月光呼应。”
阿珠剥着八月炸的壳,忽然指着篱笆外:“你们看,李婆婆在摘薄荷呢,肯定是要泡酸梅汤!”
青瑶抬头,见李婆婆正蹲在薄荷丛里,手里的竹篮已经装了小半筐。阳光落在她花白的头发上,像撒了把碎盐。
“咱们送几个八月炸过去,”青瑶把绣针别在布上,“让婆婆也尝尝鲜。”
墨尘拎起竹篮,里面还剩三个八月炸。李婆婆见他们来,笑着往竹篮里添了把薄荷:“刚摘的,嫩着呢,回去泡在酸梅酱里,比单用梅子更解腻。
“周掌柜特意找抄纸师傅做的,”青瑶拿起针,线轴上缠着银灰色的丝线,“说加了芦苇纤维,既韧又透光,最适合绣灯面。
”她对着光举起竹纸,能看见纸纤维像细密的蛛网,在晨光里泛着淡淡的白。
墨尘放下竹刀,凑过来看她起针。银线穿过竹纸,在背面留下个小小的结,正面却只显一点银光,像沾了星子的露水。“这针法叫什么?”他问,指尖悬在纸面上,不敢碰。
“‘游丝绣’,”青瑶的针在纸上游走,留下道弯弯的线,“娘的绣谱里说,绣灯面得用这种极细的针脚,灯光透过来才匀,不会有疙瘩。
”她指着纸上刚绣出的半朵月光花,花瓣边缘用银线勾出轮廓,中间留白,“等会儿填黄色丝线,夜里灯一亮,就像花上落了层月光。”
院门外传来阿珠的笑声,她挎着个竹篮跑进来,篮里装着些圆滚滚的果子:“瑶儿姐,你看我带什么了?山里新摘的八月炸,甜得很!
”她把果子往石桌上倒,“我姥姥说,这果子熟在中元节前后,正好给你们当贡品。”
青瑶放下针线,拿起个八月炸掰开,里面的果肉晶莹剔透,像浸了蜜的玛瑙。“真甜,”她递了半个给墨尘,“你尝尝,比镇上买的柿饼还润。”
墨尘咬了口,果汁顺着嘴角往下淌,他慌忙用袖子擦,却蹭到了脸颊上的绒毛,惹得阿珠直笑:“墨尘哥吃相跟小馋猫似的!”
“去去去,”墨尘作势要打她,目光却落在青瑶的绣架上,“这灯面要绣几幅?我好编几个竹灯架,得跟花型配。”
“绣四幅,”青瑶数着竹纸上的纹路,“‘萌芽’‘抽藤’‘含苞’‘绽放’,正好凑齐月光花的一生。
”她忽然想起墨尘的竹册,“你把册子里画的花苗样子给我看看,我照着绣‘萌芽’那幅。”
墨尘赶紧跑回屋,抱来竹册。阿珠凑过去翻,指着其中一页笑:“这哪是花苗,明明是堆小柴禾!
”那页上的月光花苗被画成几根歪歪扭扭的直线,顶端点着个墨团,倒真像捆没烧透的柴。
青瑶却看得认真,指尖顺着墨线描摹:“这样绣出来才有意思,带着股憨劲儿。”她拿起针,在竹纸上绣出几根歪扭的银线,顶端用黄色丝线点了个小团,竟真有几分竹册上的拙趣。
墨尘蹲在旁边看,忽然拿起竹篾比画:“灯架要做成圆形的,像你绣绷那样,四幅灯面拼起来,正好是朵整花。
”他用竹刀在地上画着圈,“竹条要削成月牙形,弯弯的,跟月光呼应。”
阿珠剥着八月炸的壳,忽然指着篱笆外:“你们看,李婆婆在摘薄荷呢,肯定是要泡酸梅汤!”
青瑶抬头,见李婆婆正蹲在薄荷丛里,手里的竹篮已经装了小半筐。阳光落在她花白的头发上,像撒了把碎盐。
“咱们送几个八月炸过去,”青瑶把绣针别在布上,“让婆婆也尝尝鲜。”
墨尘拎起竹篮,里面还剩三个八月炸。李婆婆见他们来,笑着往竹篮里添了把薄荷:“刚摘的,嫩着呢,回去泡在酸梅酱里,比单用梅子更解腻。